
2002年7月,毕业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蒋楠进入辽宁华兴机电有限公司,来到了机加车间当了一名数控机床编程操作人员。对于一名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说,他发自内心的感到激动与兴奋,并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一番事业,为企业争光,为自己争气。就这样在这个梦想中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0个年头。 他意识到仅凭在学校课堂上学到的那点知识远远不够,于是在工资收入本来不高的情况下还拿出大半工资用来买数控方面的书籍。当研读完摞起来比他高的专业书籍后,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很快就掌握了高、精、尖的数控加工技术及实际操作技能。 在技术技能领域,他勇于创新。2017年公司某型零件工艺技改项目中,蒋楠及其工作团队将原来普通台铣、台钻的单一道序去掉,将专用夹具更改为自制通用夹具,且实现了99%数控化加工生产,于2017年9月份正式投入生产。通过实际加工验证,将原46道工序缩减至11道工序,质量提升10%,工人数由原20人减少到10人,夹具设计费用大幅下降。 在科研领域,他也是精益求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一次,为保证人工降雨弹顺利投产,他在任务工期短,产品相对复杂的情况下,通过反复试验,并自制二类夹具,克服有些侧孔的加工质量要求,保证了科研加工的时间节点。经过将近一个月的紧张工作,终于提前一周完成了科研工期,为科研项目的试制、成果转化缩短了制造周期。近5年,蒋楠先后完成公司 “长颈铣刀的应用” “回转体座的数控化加工”“XX侵测体扳手槽数控加工”重大技改等技术技能攻关项目20余项,为公司节创价值近百万元。 “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2014年以来,蒋楠同志身兼技能大师工作站和劳模创新工作室领头人的双头重担,身体力行、脚踏实地,无时无刻不走在公司创新创效的前沿,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几年来,多少次影响公司生产进度的瓶颈问题被他们解决,多少次工艺改进为公司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多少次合理化建议为公司新产品试制研发赢得了宝贵时间和降低了成本,在近三年的运行中,蒋楠带领技能大师工作站和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先后攻克近30余项生产加工的工艺瓶颈,如“某科研壳体深槽加工”“典型零部件工序集中加工”“铝体加工生产线布局,提高生产效率”“支撑筒提质增效项目”等等,为公司节创近百万元价值。技能大师工作站和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公司创新创效的基地,蓝领精英的摇篮,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宣传的窗口和平台。 面对荣誉和掌声,蒋楠感到的是肩上更重的担子和责任。作为一名国家级技能大师、集团公司技能带头人、公司劳模,他始终将培养人才、授人以渔当作第一责任。工作中,他对“劳模创新工作室”和“蒋楠技能大师工作站”的每一个成员都十分严格,并带领大家参加重大比赛和开展技术攻关。多年来,他无私奉献,平易近人,把所学、所思、所长,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徒弟和工友们,每临大赛,他都要为参赛选手挑灯夜战,培训辅导材料,设计参赛实施方案,组织工友们从理论到实践一遍一遍地学习操作相关内容,筹备比赛相关刀具和工具等。蒋楠同志多次带队代表锦州市,公司参加省部级技能大赛。师兄弟和徒弟们都为他竖起了大拇指,这样的大师,这样的劳模,这样的带头人,我们佩服,我们更需要。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面对成绩,蒋楠谦虚地说,多年钻研技术是他的兴趣,能为兵器工业做出成绩和贡献,钻研才具有了真正的意义。能为国家装备制造大国向装备制造强国转变而走在时代的前列是他的自豪和荣耀;能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发展做出贡献更是他的梦想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