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伟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 河南 郑州 450012)
摘要:随着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假日经济日益繁荣。但也随之带来了交通拥堵、景区人满为患、服务水平下降等诸多问题,影响了人们出行的质量,不利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可有效的改善“堵”局,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带薪休假;旅游业;黄金周
2012年“十一”黄金周,全国共接待旅游者3亿多人次,比2011年同期增长19%;实现旅游收入共计1458亿元,同比增长25%。在旅游市场繁荣的背后,却是另外一幅景象:高速公路多处拥堵、各大景点人满为患、大量游客滞留景区、吃饭住宿极其困难。从以上种种乱象可以看出,人民群众对假期出行的需要非常强烈,但仅依靠“黄金周”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我国每年共有115天的节假日,其中“元旦”、“清明”、“五一”、“端午”和“中秋”分别仅有3天假期,只能进行周边短线游。旅游者真正有条件远行的只有春节和国庆两个长假,而春节需要家人团聚,只有国庆长假成为了国人的无奈选择。如何化解这种矛盾和问题,只有真正的落实带薪休假才是“良方”。
一、带薪休假的理解
带薪休假制度最早出现在法国。20世纪30年代,法国爆发了200万工人大罢工,1936年6月7日,雇主协会和法国总工会签署了著名的《马提翁协议》。同月20日,全球第一部相关条例——法国《带薪假期法》正式颁布,规定劳动者只要在一家企业工作连续满一年就可享有15天带薪休假,开创了全世界先河。
带薪休假,又被称之为带薪年休假,是指员工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每年享有保留原工资的休假制度。带薪休假是员工依法享有的权利之一,员工可以通过协商与用人单位达成协议确认某段时间为休假期,在休假期间员工无需工作,但依然可以获得相应的工资待遇和其他福利。
全球知名的咨询管理公司美世(Mercer)曾经于2011年12月13日发布了《全球雇员应享假期调查》的报告,报告中公布了全球62个国家的假期情况。根据报告显示,巴西和立陶宛的带薪休假全年共计41天排名榜首,美国的带薪休假全年共计25天,新加坡也是25天。而中国是在上榜国家中排名第59位,全年共计21天。
二、带薪休假的意义
(一)便于游客灵活安排出行时间
根据零点公司一项调查表明,灵活、弹性的带薪休假方式受到超过半数的城市居民欢迎,其中20至39岁的青年人对此方式更加热衷。受调查者最希望每年拥有10至15天的带薪休假时间,但时间安排由劳资双方协商决定。超过40岁的居民一方面表现了对休闲带薪休假的关注,另一方面更倾向于全家共同度假的方式。另外,夫妻加14 岁以下孩子的三口之家对带薪灵活长假最为青睐,60%的人会选择此类方式。
休闲旅游是一种品味比较高的人类需求,旅游度假的氛围越宽松和自由,这种需求就会越强烈。目前国内所有的旅游者中,企事业单位员工、公务人员、技术人员等占到旅游者总数的七成以上。带薪年休假制度推行以后,这些人群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工作安排等灵活安排度假时间。带薪休假的落实将使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传统的拥堵不堪的混乱旅游场面将被闲适自在的度假改变。同时,这样的改变也会激发人们更大的旅游热情,从而带动旅游业的更大增长。
(二)保证旅游资源的有效配置
由于旅游资源的有限性等诸多特点,决定了旅游产业很难以需求高峰时期来配置旅游供给,所以要缓解假日集中出行对交通、景区、住宿、商业等部门的巨大压力并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只能把重点放在资源的合理配置上。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游客可以自由选择出行地点和时间,客观上能够对旅客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起到分流作用。这样不但缓解了黄金周期间的巨大压力,而且对淡季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摊平作用。从而保证了旅游资源的高效配置,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提高旅游行业服务质量
通过多年来对假期期间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调查,由于旅游景点游客集中,配套措施不够完善,引起了游客的投诉,产生了诸多问题,主要变现在:住宿条件差、服务质量不佳、景区走不动、吃饭问题多、游玩不安全、环境破坏多。这些问题都严重限制了游客的出行热情,不利于旅游行业自身发展。带薪休假的推行,可以减轻旅游行业的服务压力,提升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四)保护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
采用传统假日集中出游的方式,造成旅游景区不堪重负,不利于旅游资源的保护,破坏了生态的平衡。实行带薪休假制度,人们出行时间自然错开,旅游方式多种多样,旅游人群不再集中,各个旅游景点特别是自然旅游景观的景区压力大大缓解,从而促进了旅游资源的保护,长远来看有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三、我国带薪休假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劳动者享有法律法规赋予的充分的带薪休假权利,《宪法》第43条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劳动法》第45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而2008年元旦起正式施行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对我国劳动者带薪年休假权利的行使进行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其中,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为了进一步规范带薪休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08年9月18日颁布施行了《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至此,我国已经制定了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虽然法律法规已经比较完善,但现实中带薪休假制度落实的并不尽如人意。2012年初一项对3236人进行的调查表明,有54.5%的调查对象从未享受过带薪休假,有23.5%的人偶尔休过假,在所有这些被调查对象当中,46.3%的人已经工作时间已经超过10年。
此外,《中国青年报》下属的社会调查中心曾经对432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45.9%的调查对象反对用带薪休假代替统一休假,认为“与实际脱节”;55.8%的人则明确表示,与其对存在不确定因素的带薪休假的期待,不如增加集中的休假时间。50.4%的受访对象明确表示所在单位从不实行带薪休假;78.1%的人认为,企业和员工双方不对等,员工没有话语权,导致难以落实带薪休假。
从以上的调查表明,我国目前推行的带薪休假在现实遇到了种种阻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社会上普遍认为休假对拉动经济增长帮助不大,尤其担心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增加带薪的假期,会影响经济的增长速度。再加上如果带薪休假切实落实,如果企业没有执行休假就要付给员工三倍工资,就会大大增加企业的成本压力,影响经济增长。这一观点是影响带薪休假制度落实的重要因素。
第二,对带薪休假权利的平等享有存在疑虑。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性,行业状况千差万别,如果强制推向这一制度,最大的获利者可能是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和公务员队伍,而一些民营企业的职工和广大农民工的权利无法保障。很多人担心实施带薪年休假制度只会成为少数人的福利,而更多的劳动者根本无法享有。
第三,我国的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虽然人口红利在逐渐消退,但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劳动力丰富的优势依然存在。中国的许多企业员工还面临着激励的岗位竞争,担心如果同企业老板争取休息权利,会影响到自己的发展和前途,甚至工作岗位可能不保,所以很多人不会真正去争取自己的合法权利。
因此,很多人认为,从具体的国情出发,集中休假在现阶段是一个次优的选择之一。在我国推行带薪休假制度还有很多的难点和制约因素,想要真正落实,还需要突破很多阻力。
四、在我国推行带薪休假制度的策略
(一)加强宣传力度
带薪休假是一种国际通行做法,人们利用假期获得了休息,即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是一种对个人、企业和国家都有益的事情。在西方发达国家,带薪休假已经成为一项基本权利。目前,我国整个社会对带薪假期的认识明显不足,企业管理者认为影响企业生产,理论研究者认为在现阶段推行还不成熟,职工认为和自己相距遥远。通过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带薪休假的正确理解和其重要性的充分认识,是应对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带薪年休假权利的宣传力度,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微博、讲座等多种方式开展宣传工作,帮助各个企事业单位树立正确的休假观念,增强广大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通过宣传让全社会认识到,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是解决我国“黄金周”制度的弊端, 应对假日“堵”局的一剂良药。
(二)强化执法监督
我国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已经从2008年元旦起正式实施,现在最紧迫的问题就是认真贯彻执行。目前,各地纷纷出台了相应的地方法规,比如山东省发布了休闲纲要,南京、苏州等城市发布了专项文件,文件中明确要求公务员队伍带头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这起到了示范作用,可以引导其他行业企业贯彻落实。此外,人大、政协等部门还应加强执法监督和检查,以增强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的强制性,维护国家法律法规尊严,让更多的企事业员工享受带薪休假的福利。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管理,对不按照《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和《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执行的单位和相关负责人要制定具体的惩治办法,以保障广大劳动者的休假权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三)鼓励开拓创新
因为中国地域广大,企业行业众多,在全国统一推进带薪休假制度不太客观和现实,可以充分发挥各个地区、行业和企业进行大胆的创新和实践,对有利于带薪休假实施的方式进行鼓励。可以让各地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黄金周”,或对国家统一安排的假期进行适当调整。最近,海南省就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通知以及本省的情况,从2012年12月29日到2013年1月3日,连拼出了6天的假期。同时,各企业事业单位也应顺势而为,采取更为科学合理的岗位职责分工和协调机制,不致某一位员工带薪休假而影响整体工作,以带薪休假为正常情况,没有休假补偿为例外。诸如类似的做法,只要在全国各省区市逐步推广,就会形成星火燎原之势,就会慢慢消融各种禁锢带薪休假的坚冰。
(四)发挥集体协商的作用
从世界范围来看,西方发达国家的职工经常通过协商权来达到最大限度的享受带薪休假的目的。比如法国的劳动者就是在大罢工之后通过工会和雇主协会的协商解决了休假问题,法国延续了这种协商制度一直到今天。法国法律规定每年的带薪休假为30天,但通过协商往往可以获得5-6周的假期。
对于带薪休年假权利的保障,西方发达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比如美国政府设有专门的调解组织;英国设有专门的仲裁机构,为企业员工提供保障服务;日本企业内部通常设有劳资纠纷化解机构,并且此类企业还可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在我国,带薪休假的时间安排是用人单位单方面决定为主。但在单位决定年休假时,也要充分考虑职工的具体情况。怎样做到既保证职工休假的权利,又不影响单位的正常生产,是一个必须权衡的问题。《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6条第2款规定:工会组织依法维护职工的年休假权利。因此,工会应该在劳资双方协商带薪休假的过程中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保证带薪休假制度的顺利实施。
五、结语
带薪休假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进行了多年的实施,各种制度日益完善。但由于国情不同,带薪休假制度在我国刚刚起步,但只要各方不断探索和创新,一定能够找到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带薪休假制度,促进假日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真正破解黄金周“堵”局。
参考文献
[1]王兴斌.中国休闲度假旅游的必由之路:从黄金周到带薪休假[J].旅游学刊, 2002, (4): 51-53.
[2]曹琤.我国发展休闲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方经济,2004(11):57-60.
[3]李天元.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4]林长榕.旅游黄金周的冷思考[J].特区经济, 2008(1):49-51.
[5]张鹏.法律早已规定带薪休假制度[J].当代法学, 2010,( 6):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