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和落实文化传承发展战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在学校及学院领导的深切关怀和鼎力支持下,8月18日上午,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段文花率队前往宁陵县非遗传承基地进行实地考察。此次考察近距离探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陵葫芦烙画的独特艺术魅力,并开启一场沉浸式的技艺学习之旅。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张盼盼、副院长王芮、张春彩老师以及学生代表参与此次活动。

初识烙画: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邂逅
宁陵葫芦烙画历史悠久,以烙铁为笔、葫芦为纸,通过控温呈现丰富层次,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期间,师生们参观了烙画工坊,传承人翟老师现场进行筷子烙画的示范,她手持烙铁,在葫芦上轻轻游走,转瞬之间,一幅寓意丰富的山水画便跃然“葫”上,让在场师生近距离感受这项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
段文花在交流中表示,非遗是民族文化的根与魂,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文化传承人的使命,此次考察搭建了校企合作的桥梁,让师生走进非遗、学习非遗,为传统技艺注入青春活力。

葫芦烙画第七代传承人翟老师现场示范
深耕研习:三天沉浸式的技艺修行
张春彩老师与24工美101班的范沣慧、刁梦雨两名同学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系统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翟老师亲自示范,从葫芦和木制筷子的选材、图案设计,到烙制时的力度和温度控制,耐心细致地讲解每一个环节。两名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扎实的钻研精神,每天练习时间超过8小时,反复揣摩线条勾勒与色彩晕染的技巧。带队教师也全程参与其中,不仅详细记录教学要点,还从教育者的视角深入思考如何将非遗技艺有效融入课堂教学。








师生学习烙画技艺
学有所成:青春力量为非遗注入新活力
经过三天的深入学习,学生们已基本掌握了葫芦烙画的核心技法,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图案创作。其中,两位学生分别完成了一幅葫芦作品及多件筷子作品。其中一幅以“拉布布”为主题,线条流畅,人物与设计元素相得益彰;构图饱满,细节之处尽显扎实功底。翟老师望着这些作品,欣慰地表示:“这两个孩子悟性极高、勤勉刻苦,短短三天便能掌握烙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实属难能可贵。”







学习作品
此次宁陵之行,不仅让师生们近距离领略了非遗葫芦烙画的艺术魅力,更成功搭建起传统技艺与现代教育相互衔接的桥梁。通过此次活动,师生们对非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非遗传承基地的合作,为传统技艺的传承注入青春活力。让更多学生了解非遗、热爱非遗、传承非遗,以青春之力守护文化根脉,使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文字:张春彩
图片:张春彩
审核:张盼盼
编辑:唐华欣
主审:段文花、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