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教研 >> 正文
亮相华夏手造文创,绽放非遗研学成果——艺术设计学院三下乡研学活动(六)
发布时间:2025-08-20 发布者: 浏览次数:

亮相华夏手造文创

绽放非遗研学成果

艺术设计学院三下乡研学活动(六)

当脚步踏入会展中心,玻璃幕墙的现代光影里

正浮动着千年非遗的温软气息

这本身就是一堂流动的美育实践课

那些青釉瓷上的冰裂纹,是时光故意留的诗行

美从来不止于眼所见,更是让心在老手艺的温度里

长出感知岁月的触角

这便是非遗给予的最好滋养

让每个走近的人,都成了美的传承人

为深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路径,8月18日-20日,艺术设计学院组织师生团队赴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参加“2025第二届华夏手造郑州非遗文创展”,以“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将学院非遗研学成果——葫芦烙画与米贴画推向大众视野,在这场穿越千年的指尖艺术盛宴中绽放青春光彩。

图片图片

本次展会由郑州如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郑州设计周打造,以3000平方米的升级规模,汇聚了非遗文创、大师作品、手工体验等丰富内容,更有非遗表演、产业论坛等活动同步开展,为非遗传承与创新搭建了优质平台。艺术设计学院师生精心筹备作品参展,成为展会中一道独特的青春风景线。

展台上,学院学子创作的葫芦烙画作品尤为吸睛。以烙铁为笔、葫芦为纸,学子们在传统烙画技艺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作品既保留了线条流畅、意境悠远的古典韵味,又融入了校园生活、城市风貌等现代元素,将葫芦的自然形态与人文创意巧妙结合,展现出非遗技艺在年轻一代手中的创新表达。米贴画以常见的米粒为原料,通过筛选、染色、拼贴等工序,将平凡的食材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艺术作品。从传统吉祥图案到现代抽象设计,米贴画在保留民间手工艺质朴感的同时,传递出对生活细节的细腻观察,让观众感受到“小材料”里的“大创意”。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在第二届华夏手造郑州非遗文创展论坛上,学院院长段文花分享了我院非遗传承探索与实践成果。我校依托“大粮食”办学特色,艺术设计学院以“艺术+粮食”为理念,打造“艺术+科技+粮食”模式。学院通过非遗兴趣小组、宁陵墙绘帮扶等活动传承非遗,与非遗大师合作深耕葫芦烙画,联合企业创作“古诗词+粮食”主题米贴画。下一步,学院计划开展校园非遗集市、深化校企合作共建非遗项目、完善非遗课程体系,培养非遗传承创新人才。此次分享展现了学院在非遗领域的积极作为,也为跨领域融合传承非遗提供了实践思路,期待与各界合作共促非遗事业发展。

图片图片

参展期间,师生们不仅展示了研学实践成果,还积极与现场非遗传承人、手工艺大师交流互动,深入学习传统技艺的精髓,探讨非遗文创的市场化路径。同学们表示,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让大家走出校园、走近非遗,既加深了对传统技艺的理解,也更清晰地认识到年轻一代在非遗传承中的责任与使命。

艺术设计学院始终致力于将非遗研学融入实践教学,通过“三下乡”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传承文化根脉、激发创新思维。此次参展不仅是对学院非遗研学成果的一次检验,更是推动非遗技艺走进现代生活、焕发新生命力的积极尝试。未来,学院将继续深耕非遗传承与创新,让更多青年学子成为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与传播者。

文字:班双双

照片:班双双

审核:张盼盼

编辑:唐华欣

主审:段文花、杨静

© 2013 版权所有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edu备案号豫ICP备17037532号   

龙湖校区:郑州市龙湖大学城祥云路 邮编:451191

优胜校区:郑州市优胜北路4号         邮编:450053

   豫公网安备 4101840200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