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整个工厂就像一潭黑色的湖水,工厂的数据沉淀在湖水里面,看不见、摸不着,也没办法拿出来利用。但如果往湖中投入一颗石子,湖面就会泛起一层层波浪,工厂协同SaaS服务商「黑湖智造」就像这颗投入的石子,让工厂内的信息不断传播起来。这就是黑湖智造成立的初衷所在。
外来和尚念不懂本庙的经
黑湖智造并不是周宇翔第一次创业。2012年,周宇翔从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毕业,毕业后他没有选择所学的计算机专业作为就业方向,而是穿上西装皮鞋走进了华尔街。归国后的周宇翔在香港某投行帮助国内制造企业完成收购工作。周宇翔回忆道:“在收购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很多国有工业企业与境外工业企业在工场协同管理上的不同,于是就想着拿着国外的模式在国内尝试创业。”
黑湖智造创始人,周宇翔
2015年,获得徐小平投资的周宇翔带上曾经的两位高中同学在北京的一个四合院里开始了第一次创业。业务模式上,周宇翔对标硅谷的大数据公司Palantir,将企业生产制造中产生的数据在后端进行聚合、清洗,建立模型并形成前端的预测模块,为企业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持,以实现降本增效。经历了为期五个月地集中研发后,周宇翔的团队推出第一款产品。但从创业到放弃,周宇翔也仅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
周宇翔说道:“从伊利、蒙牛、可口可乐再到三一重工,我们都去跑过,但事实证明,国外的工业模式到了国内不一定行得通,很多国内的大企业当时在生产环节中并不能提供足够支持我们产品运行的数据,我们的项目最后也无疾而终。”
大丈夫要能屈能伸,做企业要能下能上
第一次创业经历结束后,周宇翔并没有很多名人传记里写得那么传奇:立刻思考如何开始第二次创业,而是很简单地想知道中国工厂真实的样子是什么?自己的项目为什么会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恰逢当时周宇翔香港的老朋友收购了几家内陆的工厂,周宇翔作为“关系户”也第一次走到了车间里。
从混料车间到注塑车间再到组装车间,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周宇翔在当时仅仅只是一位工人。
周宇翔在车间工作
“前端消费互联网发展的越成熟,后端的工业生产就越显得原始,工业企业使用的软件工具被市面上最新的工业软件产品落下了30年的技术。信息记录仍然依靠纸质单据;出现问题,基本是吼一嗓子找人来解决”,关于当时国内工厂车间的协同配合,周宇翔继续描述到:“当时苹果6S刚推出市场,工人们用的手机都很好,各种功能轻车熟路,所以当时我也觉得,要是工业操作能在手机上进行就好了。”
基于这一想法,周宇翔在结束工厂工作,于2016年初和另一位合伙人黄雨辰开始了黑湖的创业之路。
沉潜之后,黑湖智造能划出怎样的上岸弧线?
黑湖智造的定位是一家致力于为制造业量身打造实时监控和通讯协同SaaS工具的企业。为自我革新的制造型企业提供基于移动端的实时数据协同、采集、呈现、监控和分析工具,提高其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实现数据实时驱动决策。
黑湖智造在生产车间中织了一张网,从上到下,从后到前,都可以用黑湖智造产品来解决行业问题。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原本的塑料生产行业,各个环节间衔接需要反复进行纸质单据的填写与传递,一旦出现填写错误又要返单重填,时间成本非常之高。但基于黑湖的产品,企业则可以全面部署整个产业,从上游进料到下游出厂,全部生产环节实现无纸化操作,仅需在手机或平板上填单确认即可,加快企业内部决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