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里的文化自信——我校组织开展教师示范观摩课

发布日期:2025-04-30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我校教务处于4月15日在教学楼3201教室举行教师示范课观摩活动。本次课程以“格律诗里的文化自信”为主题,由基础理论教学部副主任李婕老师主讲,吸引了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

以诗为媒,融通古今李婕老师以诗词格律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诗歌的古今分类、格律诗的定义及创作规则,通过对比杜甫的《蜀相》与现代非格律诗句,直观展现格律诗的韵律美与文化价值,引导学生从平仄对仗间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文化传承与数字教学的有机结合。教学创新:示范引领与成果转化本次示范课采用“理论+实践”双轨模式,学生通过现场学习格律诗的写作规律,来尝试创作微型格律诗。李婕老师将“文化自信”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创作体验。课程思政润物无声,文化自信扎根课堂本次示范课中,李婕老师深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通过解析格律诗的创作要点,自然衔接唐朝人乃至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通过对比格律诗中的“起承转合”,过渡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化传承。

李婕老师指出:“格律诗的‘押韵’如同社会规则的‘和谐’,平仄交替恰似人生道路的‘张弛有度’。创作格律诗需遵循规范,正如技术工作者需恪守职业准则。”本次示范课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实践样本,展现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课程通过“文学+技术”“传统+创新”的双向联动,为我校的人文教育提供了新范式。机电工程学院教师代表表示,将借鉴此次课程的设计理念,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更多文化元素,培养兼具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此次示范课不仅是一场教学方法的展示,更是一次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以诗词为桥梁,架起了文理交融的育人通道,为培养具有文化底蕴和创新能力的现代工匠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