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空间

首页 > 学习空间 > 正文

以生态旅游发展促进美丽中国建设的策略探析

发布者:  时间:2019-02-28 00:00:00  浏览: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出现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新观点,将会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改变。发展生态旅游有利于生态文明的建设,但目前我国的生态旅游还存在着多头管理、盲目开发、资源破坏等诸多问题。建立综合协调结构、科学制定规划和宣传引导等措施能够有效改善生态旅游的现状,促进美丽中国的建设。
关键词:生态旅游;十八大;美丽中国;策略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新目标,是关系到人民幸福和国家发展的长远大计。我国现在面临着资源日趋短缺、环境污染加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形势,所以必须树立全新的顺应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在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全面推进。近些年来,我国的旅游获得了飞速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但随之也带来了对景区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等诸多问题。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必须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为美丽中国的实现做出贡献。
    一、生态旅游的理解
   (一)含义
生态旅游的观点是于1983年由自然保护联盟的顾问拉斯卡瑞首次提出,1990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首次对生态旅游进行了定义:在一定的区域中保护自然环境并提高当地民众福祉的一种旅游行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给出了较为确切的定义:具有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维护当地居民生活双重功能的旅游活动统称为生态旅游。从以上的各种定义可以看出:生态旅游的突出和强调的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随着全球的环境污染加剧,人类的环保意识逐渐觉醒,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绿色运动,一经提出就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旅游业从自身特点出发,把生态旅游理解为“回归自然旅游”、“绿色旅游”或“保护自然旅游”。同时,世界各国充分考虑本国的国情,开展了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活动。
   (二)特征
1、规模有限。生态旅游是一种小型规模旅游,要在景区景点的承受能力之内开展旅游活动,这样既保护的生态环境,又保证了游客的旅游质量,实现了人和自然的“双赢”。
2、原始生态。生态旅游目的地是原生态的,拥有保护完好的自然和生态系统,旅游活动的参与者可以获得原始的、与众不同不同的独特经历。
3、亲身参与。生态旅游拥有高参与性,旅游者在参与生态旅游的过程中,不但体会了其中的奥秘,而且懂得了保护自然的重要性,使热爱自然的观点深入人心,有利于资源的保护。
4、高度负责。生态旅游是一种人类负责任的旅游活动,主要体现在游客在旅游活动中要有对自然和文化资源的高度保护意识,具有强烈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不仅满足了当代人的旅游需求,也为子孙后代造福。
二、生态旅游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一)国外发达国家现状
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诸多因素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在生态旅游方面发展较好。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立法严格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并且建立为为数众多的生态景点,例如美国著名的黄石国家森林公园等。在西方发达国家,假日到自然中去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在生态旅游活动中特别重视对资源的保护:例如在生态开发中,尽量不修建人工景观;景区交通较少有机动车,而代之以步行;旅游住宿地点十分小巧,减少占用景区土地,甚至是帐篷住宿,使旅游活动对自然的影响降到最低。西方发达国家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也提出了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理念。例如提出了“留下脚印,带走照片”的口号,在旅游景区内设置了很多宣传保护大自然和解释大自然奥秘的标识牌,让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增强了环保意识。
以前,西方国家的人们热衷于到具有“3S”特征的地方去度假,即具有阳光(Sun)、大海(sea)和沙滩(Sand)的海滨去,使人们远离了城市的污染和喧嚣。随着生态旅游的观念深入人心,具有“3N”特征的景区景点更具有吸引力,即到自然(Nature)中去,到具有怀旧(Nostalgia )情结的地方去,使自己融入大自然感受到天堂(Nirvana)的境界。这些都表现出了西方国家的生态旅游日益成熟,很值得我们去借鉴。
(二)国内生态旅游的现状
中国的生态旅游起步较晚,主要是依托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发展的。1982年,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此后,中国的森林公园建设获得了飞速发展,尽管森林旅游还不能等同于生态旅游,但对于生态旅游的建设提供了有利支持。根据权威数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底,国内已经兴建了各种级别的森林公园2747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746处,占整个国土面积的1.8%。数据表明,广东、山东等省的森林公园数量已超100处,其中仅广东省就有458处,在全国位列第一。发展生态旅游的另外一个重要依托自然保护区建设也取得了较大成就,截至2012年1月,全国共有36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目前在我国,生态旅游开发较早也较为成熟的地区主要有云南的香格里拉和西双版纳、吉林的长白山和新疆哈纳斯等地区。
三、国内发展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生态旅游存在多部门管理、旅游资源保护不利、相关法律欠缺和执行不利和游客生态意识薄弱等诸多问题。
1、生态旅游多头管理
我国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存在着多头管理的问题,阻碍了协调机制的建立。按照我国现行管理体制:风景名胜区归住房和城市建设部门管理,地质公园归国土资源部门管理,森林公园归林业部门管理,自然保护区归环境保护部门管理。所以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没有行业规划,没有统一的管理体制,加大了生态综合旅游开发的难度。在多头管理的体制下,部门间的利益冲突加剧,有利益时互相争夺,而出了问题就相互推诿,最终损害了生态旅游的发展。
2、规划缺乏盲目开发
生态旅游因为存在多头管理,很多政府部门为了短期的经济效益,对生态旅游进行盲目的开发。一些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评估和论证,没有进行实际的调查和研究,仓促上马,进行了粗放式的经营,并且缺乏了后期的保护,使旅游资源遭到的很大破坏。例如我国著名的张家界景区,作为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本应得到很好的规划开发和保护开发,但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修建了大量的人工建筑,景区的到处都是宾馆、酒店和各种游乐设施,而自然景观受到严重的破坏。
3、生态旅游环境遭到破坏
我国目前的生态旅游环境破坏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游客过量涌入造成的,由于我国大部分的游客是集中出游,造成景区不堪重负;二是游客的故意破坏,我国部分游客由于素质不高,故意乱扔废弃物,故意破坏花草树木的现象非常常见;三是规划开发过程中的破坏,由于很多景区只考虑到经济利益,忽视环境保护造成的景区的破坏开发。根据有关统计计算,在开展生态旅游的保护区内,有13%出现了水污染,46%存在垃圾公害,4%有一定的空气污染。根据对全国100个自然保护区的抽查表明,有24%的保护区存在对保护对象的破坏,有12%出现了资源退化。
4、生态旅游专业人才缺乏
现代意义的生态旅游具有专业化、技术化等多种特点,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支撑。由于我国的生态旅游发展较短,旅游学和生态学是分别独立的学科,综合型的生态旅游人才明显不足。另外,由于生态旅游属于多个部门管理,作为专业的旅游管理机构旅游局很难有话语权,这一问题大大限制了生态旅游开发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四、我国发展生态旅游的策略
1、建立生态旅游综合协调机构
由于我国对不同类型的景区实行不同的部门管理,造成生态旅游的协调发展存在众多问题。为了改善这一不利的局面,可以设置综合性的生态旅游协调机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牵头,成立由城市建设部门、林业部门、农业部门、国土资源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等相关部门综合参与的协调机构,办公室可以设置在旅游行政部门内,定期召开由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会议共同解决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众多问题,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加快立法和科学制定规划
由于发展生态旅游所依存的环境十分脆弱,因此要加强立法保护。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有关自然保护区等区域的法律法规,但还缺乏专业的生态旅游保护法规,所以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力度。
在制定生态旅游规划方面,具有较高素质的规划人员是重要的保障,多个部门相互配合科学规划是支撑条件。在生态旅游的规划过程中,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取证,听取多方面的意见,使规划内容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制定规划之前,必须进行可行性分析,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生态环境评估,制定符合科学要求的土地规划、水资源规划和景观规划等多项专业规划。
3、建立高效的生态旅游人才培养体系
发展生态旅游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体系,但由于生态旅游需要的是具备生态学知识和旅游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这样的人才还较为缺乏。基于此种情况,可以建立一个综合的培训机制:一是管理人员的培训体系,针对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可以采用邀请生态学和旅游学方面的专家来进行定期培训,以讲座的形式较好;二是针对普通工作人员,可以与当地的旅游专业学校进行合作,安排他们到相关学校进行短期进修的方式进行培训学习;三是对于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普通群众相关知识的普及也很重要,这些群众作为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对生态旅游开展的成效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采用广播、网络和电视等进行宣传和教育。
4、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力度
生态旅游开展的成效离不开广大游客的支持和配合,目前我国游客的环保意识还有所欠缺,破坏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的行为时有发生,所以必须加强对游客的宣传和教育力度。一是通过制定一些法律法规对游客的不良行为进行限制,对于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处罚,避免破坏行为的发生。二是旅游景区和旅行社密切配合,通过印制旅游宣传品、广播、宣传栏和旅行社导游的解说等多种手段对游客进行宣传教育。三是合理设计旅游线路,科学规划旅游时间安排,适当分流游客数量,减少对景区的压力。通过以上的措施,不但培养有负责感的游客,也是对生态旅游市场的良好教育,必将对我国生态旅游市场的成熟起到推进作用。
五、结语
生态旅游的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目前我国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但只要我们不断的创新,就一定能够找到更好的发展策略,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助力“美丽中国”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振鹏.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发展研究[J].中国园林,2009(9): 85-88.
[2]曹燕.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参与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3]鲁小波.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
[4]彭兆荣.论“原生态”的原生形貌[J].贵州社会科学,2010(3):35-38.
[5]张洁.再议生态旅游基本理论[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0(8):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