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级学院(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推动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落实《河南省“人工智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推进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教学,深化产科教融合,搭建“学赛研用”一体化平台,全面提升学生AI工具应用能力与数字化创新能力,着力培育兼具技术素养和产业视野的技能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我省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根据《关于举办首届大学生AI+创新应用大赛的通知》(豫高教学会〔2025〕33号)要求,现将我校组织参赛事宜通知如下:
一、竞赛内容
本次大赛分设本科组和高职组;基于大学生学习兴趣与大赛初衷考虑,组别外研究生可组队参与本科组比赛。
本次大赛聚焦智能体(AI Agent)与无代码平台的协同创新。鼓励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组队参赛,参赛队伍从以下场景中自拟题目完成项目方案设计和实施。考察对智能体(AI Agent)核心技术及无代码开发平台的综合掌握程度、从场景洞察到技术落地的全链路创新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
1.探索以“低门槛技术赋能+高智能应用开发”为核心的教育与产业融合新范式;
2.基于无代码平台快速构建智能体应用,实现学习路径动态规划、知识点拆解与实时反馈;
3.结合智能体的流程编排能力与无代码平台的可视化编排功能,打造智慧校园服务系统;
4.在医学、计算机、金融、新闻、美术等不同学科背景下,聚焦如文献分析、舆情分析、科研数据可视化、实验流程化等核心功能,构建智能化体系平台;
5.利用无代码平台搭建数据分析看板,帮助教师和管理者基于数据优化教学与管理策略;
6.面向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通过无代码平台集成智能体核心模块,可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流程优化、系统维护;
7.以无代码平台为桥梁,以智能体为引擎,构建“人人可参与、场景全覆盖”的AI创新生态,推动教育变革与产业升级的双向赋能。
二、竞赛方式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
三、参赛对象与要求
(一)参赛对象
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籍大学生。
(二)组队要求
1.以院校为单位组织参赛,鼓励跨专业组队,发挥学科交叉优势。
2.每支队伍由3名队员(其中1名队长)和1-2名指导教师组成。
3.每所学校最终线下参赛队伍不超过5支,报名时队伍数量若超出规定需举行校赛,具体事宜可联系比赛技术支持单位。
(三)报名方式
各参赛队伍队长请通过此次竞赛的官方网站提交报名
信息:https://aijs.zhongbenjiaoyu.com。
四、竞赛流程与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9月8日—10月17日,各参赛团队通过官网进行报名参赛;
第二阶段:10月18日—10月24日,技术支持单位分批次进行赛事相关平台与工具的线上指导培训;
第三阶段:10月25日—11月16日,各参赛团队提交项目设计说明书;
第四阶段:11月17日—11月21日,组委会对已提交的设计说明书进行评审;
第五阶段:11月22日—11月29日,组委会进行线下比赛与评审。
五、奖项设置
各赛项分别设立一、二、三等奖,以实际参赛队总数为基数,获奖比例分别不高于10%、20%、30%。
六、其他要求
(一)参赛作品应为原创作品,无著作权争议。
(二)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参赛团队。
(三)未尽事宜或竞赛规程请登录赛项官网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