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我们大学生实践团队走进红河谷外国语小学四年级教室,以“非遗漆扇绘”为主题,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美育实践课。志愿者们站在小学门口,心里像揣了只鼓点轻快的小雀——一半是对“小老师”身份的新鲜期待,一半是怕自己讲不好,孩子们没兴趣的小紧张,手里的支援服都攥得更紧了些。

课堂伊始,我们先播放了精心剪辑的6分钟短视频。视频里,非遗传承人指尖蘸漆、细细勾勒的画面,与现代设计师将卡通元素融入漆扇的创意案例交替呈现,搭配轻快的背景音乐,瞬间消除了孩子们对“传统工艺”的距离感。“原来扇子上的花纹不只是好看,还藏着故事呢!”当视频播放到苏州园林纹样的漆扇时,有同学忍不住举手感叹。视频结束后,PPT讲解转入实操要点。我们没有直接灌输技法,而是通过“找不同”的互动游戏,让孩子们观察PPT上“对称纹样”与“自由纹样”的区别,再用动态演示图拆解“勾线—填色—晕染”的基本步骤,特别标注了适合小学生的安全颜料使用方法。

我们还开设了剧本社团,走进小学剧本社团教室,我们先带着孩子们做“名字接龙”“情绪模仿秀”热身,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帮他们卸下拘谨。接着分发简易剧本,从逐句教读台词,到引导他们思考“小主角被误会时该是什么语气”,再到示范如何用眼神、手势传递情绪,原本害羞的孩子渐渐敢举手说“老师,我想试试反派角色”。
这场实践像双向成长的课堂:对孩子而言,剧本社团让他们跳出“被动听讲”,在角色扮演中学会清晰表达想法、理解他人视角,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都能自信站在台前;对我们大学生来说,从设计教学环节到应对突发状况,既锻炼了沟通组织能力,更在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神里,读懂了“寓教于乐”的真正含义——原来把知识变成趣味,才是最有成就感的实践。

这场实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美育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课堂、贴近生活的具体行动。当孩子们聚精会神的看着屏幕,眼中闪烁着对美的热爱时,我们知道,这堂短暂的漆扇课,已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美育的种子。未来,我们仍需以更多元的形式,让美育走进校园、走进生活,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美育的滋养下,成长为有审美、有情怀、有创造力的人,让美育真正成为守护成长的诗意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