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处
辅导员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辅导员风采 >> 正文
疫情后时代的辅导员们该如何进行学生工作?
发布时间:2021-01-12 发布者: 浏览次数:

各位老师:大家好。感谢大家的到来,作为深陷繁忙的日常工作中的辅导员能抽身远行,是很不容易的,需要克服很多困难。虽然,这困难首先常常是来自自身。远行是自我放逐,自我审视,遇见真我的过程。

我们依然在疫情中,这场疫情与所身处的时代一样,变化莫测、复杂模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乌卡时代。在这种种变化中,我们如何坚持不变的教育本意的立场来思考学生工作的方向与方法?如何在这样的追问和坚守间审视辅导员工作思维的固化与突破?如何在彼此的联接之间,发现更多的可能?

这是今年九月,在学生结束居家自学,返校复课的时候,我发的朋友圈:与往常不同,这次返校要费很多周折。跨越千山万水,学生总算都回来了。因为疫情,学生们丢失了至少半年的大学时光。可以返校的通知是学子们盼望许久的喜讯。白雪皑皑时节告别,再见时已是落叶缤纷。因为失去,或许会珍惜。虽然停课不停学,技术驱动师生线上讨论也可能热烈。但毕竟隔着冰冷的屏幕。学校的学终究应该是热气腾腾地的互动。即便是等待核酸检测结果的间隙,学生都组织了晚会。青春如歌。沉寂了许久的校园,一夜之间有了生机与活力,学校算是回了魂。以前有嫌弃学生喧闹的教师,我说建议去做墓地管理员,因为那里的人没有声音且服管。我们期待这样的喧闹后面,更有一份安静的坚守。这份安静是对静候花开的教育慢的尊重。这样的一份安静力量,我想会是推波助澜的最热闹。落叶纷飞,是这个季节的热闹。而扫或不扫落叶,是我们于热闹中应有的安静选择。

大家都说疫情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间百态,照出了人性的丰富,也照出了千差万别,比如:照出了学校应对变化的基础条件和能力的差异,照出了我们学生工作者信息素养的差异,照出了辅导员专业化水平的差异,照出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差异,也照出了各个学生家庭教育的差异。差异即课题。


经由疫情,我们深刻体会:不确定性将会成为我们未来人类社会的常态。信息的非真实性传播,提示我们:如何加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这个时代给学校教育提出的新挑战。生存方式的虚拟化与智能化,科技越发达,人性越绽放,也更加彰显了现实世界的可贵;学生中心,生命至上,健康教育必将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建立学校大健康教育体系势在必然。由此我们也懂得:这个世界,只有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人类才能生活得更美好、更安全,这便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要义吧。据报载,疫情期间,世界上有15亿左右的学生,中国有两亿多的中小学生在家学习。我国高校里有103万教师开出了107万门的课程,参加学习的大学生也有近2000万人,合计超过23亿人次。专家都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史无前例、最大规模的互联网教育实验。
不管怎么样,这场疫情驱动变革,改变了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的方式,势必引发教育结构的深刻变革、重塑学校教育的新形态,颠覆现有学生工作内容、流程和方式,重构师生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我理解其本质是改变了人和世界的关系。自然,这场疫情正在催生另外一种学校形态的重构,有人说2020年是未来学校的元年。今年9月15日,经合组织(OECD)发布《回到教育的未来:经合组织关于学校教育的四种图景》,这四种图景是:学校教育拓展、教育外包、学校作为学习中心、无边界学习。

疫情下,对教育变革的审视,也是对未来教育的展望。教育的变革首先一定是观念启蒙,从丛林主义走向森林主义,搭建尊重差异、复合知识、整合能力、开放共享的组织网络,打破与重构学校的边界,这边界包括校园物理边界、传统的学科边界、教师的专业边界、学生工作的实施边界,实现学校空间、社会空间、信息空间的融合。社群崛起:学习共同体、课题组、孵化器等不同形态的学习社群将逐步产生,课上课下、校园内外,以任务驱动,以人际互动为纽带,实现泛在学习发生,学习组织走向结构性的相互依存,打造优质教育的完整供应链体系。场景重构:在这样的移动互联时代,“场景”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它将重构人与时空、人与技术、人与人的连接。体验美学、学科关联、社群动力、学习方式、流程再造、数据匹配,高频场景。当学习场景融入空间,解构传统僵化结构,非正式学习空间涌现,场景空间通过美学升维,进一步实现了学习的泛在性。学习革命:研究学生学习、服务学生学习,成为学生工作重要内容联接真实世界,促进真实学习,促进彼此互动,世界不是我与它分离的机械形态,而是我与你一致的共生并茂。在这个充满种种不确定,黑天鹅成群起飞的时代,我们的教育也不甘寂寞,不时刮起各种新潮的风,所谓模式与理念迎面扑来,风来风去。如何做到风中不疯,确实是需要有定力,要有我们的批判思维,独立思考。我们如何从这些于风中飘荡的理念中,透过方法寻找方法,审视我们学生工作的核心原理和底层逻辑,回归常识,回归本分?
现在,我们的学生工作者缺乏学生工作的理解力,我们只有基于实践,逐渐形成自己稳定而坚实的学生观、教育观、世界观,才能够立场坚定、自信前行,不人云亦云,不自怨自艾,不随风飘移,不至于陷入内卷化的忙碌之中。审视我们传统的学生工作,问题种种,学生工作从完整的教育中抽离出来,造成地位的游移和偏失;强调听话顺从,造成自主、自觉、自尊的独立人格难于确立;说教式、灌输式、训导式工作方法,造成教育与生活相分离,工作评价主观性和随意性,缺乏科学性、层次性和具体性.,总之我们是在自我设限为孤岛,表现为:思维固化、视野局限、路径依赖、学情忽视、技术碎化、自我内卷。于变化中探究不变的内在规律。我想面向未来的学生工作一定是:真实的、丰富多元、灵活、跨界的,基于交往、合作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基于互联网、思维、技术共同催生下的架构。所谓互联网技术是体现为:可以支持随时随地的学习,可以自然生成伴随学习行为的分析数据,可以通过最短的“反馈-响应”实现个性化学习生活支持。一触碰一闪念,一闪念一动念,一动念一观念,一观念一天地,重在思维,什么思维,就是:变自上而下的金字塔思维为平台思维;变我教你听的接受式思维为进阶荣耀的游戏化思维;由结果导向的补救思维为过程可见的设计思维……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关键词是变与高质量。基于此,我们高校学生工作也是唯有创新:才能以变应变,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新技术、新学生、新学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我们呈现了全面构建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新评价制度。通过此次疫情,也让我们更加确认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是不能动摇、也不能改变的,育人是我们教育改革的终极价值取向,由此学生工作地位必将得到加强,工作使命也将更加清晰明确;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成为新常态,教学时空的重构,为必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多元中树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增加了难度;新技术融入学生工作成为必然要求,为学情分析、精准管理带来了便捷,同时也为重构人际互动关系带来了挑战。我们越来越重视美育,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与美相遇的过程,我们需要在美学这一更加宏大的主题下来思考学生工作改革创新,教育即疗愈,学校其实是疗愈场。要知道,每年九月我们迎接的新生不仅是带着行李而来,而且带着铠甲和面具而来,带着内在的小孩而来,如何以美的方式,疗愈我心,是学生工作今天需要思考的新课题。 


学生工作需要一种美学价值作为内在支持,人工智能促使我们思考:何为人,而美育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成为人。同时,五育并举提法本身是伪命题,应该是一个整体,不是1+1+1+1+1单独罗列,而应该是相互贯通融合,美育与德育、与劳育等不可分割,比如劳动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求真向善,求美,追求幸福的实践活动。

 学生工作不是传达所谓高深的大道理,不是训导学生老实规矩,以不出事为目标,而是以实实在在的点滴善意,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在师生、生生多样的互动间,遇见真实的自己,于生活寻常处发现美,传递美,成为美。

我们民办高校如西安培华学院篮球场的暖心牌子、吉利汽车职院的开心农场、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的书院、郑州商学院的劳动教育、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学长教官团、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的非遗传承、三亚城市职院的凤凰树下发呆比赛以及宁波财经学院的学习空间的变迁都是具有疗愈性的设计。

疫情后学生工作变革,可以理解为:重构学生组织新形态、重建学习空间新场域、遇见第二课堂新课程。



疫情驱动教育变革,在促进学生工作转型方面,体现为:

学生工作价值形态的变革,回归与支持学生学习成为重要任务,更加重视美育的价值与意义。

学生工作存在形态的变革,标志着我们正在进入全域学生工作时代,势必打破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边界,基于互联网的知识共享的课程创生成为现实,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

学生工作组织形态的变革,社群涌现,自组织成为常态,学校更加重视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重视发挥学长的积极作用。

学生工作的技术形态的变革,和人工智能协同教育时代的到来,云端学生工作活动成为常态。

学生工作管理形态的变革,基于数据的管理成为基本方式,学生工作从经验时代步入科学管理时代。

疫情下的学生工作,家校教育共同体意识被空前激发出来,打造连通性的学习生态新流程,实现教育新场景的泛在互联,推进学生工作组织优化、评价升维、场景变革、课程思政。 

疫情下,学生居家学习,师生、家长线上互动,通过教育共同体的聚合,多元多维的“育人立交桥”的逐渐搭建,也为我们学生工作的信息化按下了“快进键”。民办高校学生工作同仁充分发挥民办高校灵活机制,怀揣责任与使命,充分利用新技术,创新思维,基于互联网,积极拓展育人空间,丰富育人载体,探索线上下线学生工作,创新形式,也是风生水起。其中,如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盛开在云端的全员家长会、郑州商学院朋辈云端引领活动等实践探索,发现了更多的可能。

各位老师,在这乌卡时代,面临种种变化与不确定,我们既要感知教育的大环境,关注教育变革的未来走向;同时还要关照教育的小气候,感受学生学习现场的丰富与热闹。

作为扎根民办高校最基层、距离学生最近的一名普通辅导员,我们应该如何觉察与行动?

作为辅导员:

我们很容易忘记自己同时也是一个学习者,在现实限制的纠结中,在知行的循环中,我们其实是学校里的另外一群学生。今天我们倡导学生应该怎样学习,须要自己首先打个样。辅导员好学的样子比所拥有的知识更有教育意义。

作为辅导员:

关键在思维。有限思维在意的是我们自身的安全维系,而拥有无限思维的辅导员却是无我而富有勇气,听从内心深处正因志业的召唤。无限思维让你的未来和我的未来成为我们的未来,彼此都为迎接无法预知的生活层出不穷的惊奇,做好了准备。

作为辅导员:

平淡无奇的日子似水流年,师生同行,学生容易变得和我们日益相似,潜移默化比任何说教都来得持久。平凡如你我,与平凡的学生一起,很多事情努力去做了,结局也未必完满。接纳我们的有限,坚持慢行动、微改变,哪怕是点滴突破,我们都学会彼此发现,并隆重的庆祝。

作为辅导员:

希望解决学生所有问题的预期,既不可能也不恰当。对问题行为轻易归因于品质与能力问题更是不正确。我们要对一个班级迅速发生转变保持谨慎。有关人的变化,越慢越真实。与学生的行为问题长期相伴,把不立即解决问题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办法,理解并接受必要的“消极”,这其实是一种智慧。

作为辅导员:

规训退后,支持与服务跟进。我们的责任就是陪伴学生一起经历这个成长的过程,及时给予专业的回应与支持,并根据学生当下的需要提供必要服务。没有人能改变另外一个人,除非他愿意,这“愿意”背后的逻辑其实是:亲其师,信其道。关系比技巧更重要。

作为辅导员:

有一种教育情怀是:认清工作的局限和人的缺陷之后依然尊重并热爱学生工作,尊重并热爱每一位学生。只有拥有热肠与慈悲,相信人文与信仰的力量,并且对人性有高贵的体察和尊重的辅导员,才不会畏惧渺小、恐惧和卑微。学生工作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我们如何让学生看见更真实、更丰富、更高贵的自己,这是我们首先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作为辅导员: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做一个确定的自己。以我们的审视与展望,与校园里走过的每一个学生分享:变化是学习的邀约,颠沛是成长的馈赠,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皆为收获,重在参与、体验、反思。

 

各位老师,今天的主题是:疫情后高校学生工作转型与赋能,其实谈的是我们如何审视变化、应变提升。我们谈了很多的变化,这些变化其实都已经在悄无声息的发生着,悄无声息地在不断解构和重构我们的生活。教育是慢的事业,学生工作其实是自我修炼,促进教育理解,提升学生工作专业化素养,是应万变的主动创变。

这就需要我们从学生成长出发,一切着眼于学生当下学习生活以及未来人生的幸福,坚持慢行动、浅积累,不是满足于“不出事就好”,不以“别人都这样”作为“混”的托词,在尚可作为的空间里,遵循教育规律,怀揣一份相信, 凭着良心、爱心和智慧尽力而为 。

相信种子,交给时间。我们的学生们终将会告诉你:作为辅导员的意义与价值。 

 本文系张振笋在第六届全国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高峰论坛(杭州)上的开场演讲整理稿全文。

                                                           --文章来源:高校辅导员工作室

© 2013 版权所有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edu备案号豫ICP备17037532号   

豫公网安备 41018402000138号